山野飘出咖啡香 村民吃上文旅饭
——走进清镇特色“村咖”
S湾的等风来咖啡馆(陆劲松 摄)
“‘乡咖咖’真嘞香”“‘村咖’能体验到很多‘城咖’没有的东西”“我们喝的不是咖啡,是生态、文化和艺术”“希望这样的宝藏‘村咖’再多一些”……这是众多游客对清镇“村咖”的最新评价。
很多人知道,作为“咖啡之城”,贵阳有逾3000家咖啡馆,密度堪比上海。鲜为人知的是,贵阳乡村咖啡馆数量也在爆发式增长,清镇就是贵阳“村咖”发展的热点区域。短短两年多时间,清镇“村咖”就从0家激增至如今的26家。
清镇市拥有贵州最大人工湖红枫湖和石龙洞、羊皮洞、鸭池河等众多村游热门地,境内大部分地区距贵阳中心城区车程不到1.5小时,具备发展“村咖”的良好先天条件。清镇市采取产业融合、文化赋能、创意驱动、村民共建、链条延伸等举措扶持培育“村咖”经营主体,助力打造“爽爽贵阳·咖啡飘香”全新名片。
“村咖”本质是将城市咖啡文化植入乡村场景的新型业态,清镇创业者拒绝照搬城市咖啡厅发展经验,而是将“村咖”打造成串联自然、乡土与现代生活的新载体。近日,记者走进清镇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村咖”品尝“村味”。
古埃蒙的烧烤区(许发顺 摄)
咖啡厅变身乡村会客厅
坐落在红枫湖畔的蒙安·夕舍,是清镇市首家“村咖”,于2023年5月1日开业。其主理人王庆能说,他是喝了1000多杯咖啡后,才开始了解到咖啡和咖啡背后的故事。他认为,乡村咖啡要靠精品取胜,因为精品咖啡强调可追溯性,可追溯豆子来自哪个产区的哪个地块,甚至哪个种植户,方便客人从中“追逐”地域之味。
虽然是“村咖”,但是蒙安·夕舍对咖啡豆的品质要求很高。“我多次跑到云南的咖啡庄园选豆。我们还进口埃塞俄比亚、牙买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咖啡庄园的优质豆子,是牙买加斯东尼庄园蓝山一号咖啡豆在贵阳的代理商之一。”王庆能说,如果客人冬春时节来,可以喝到正宗的蓝山一号咖啡。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右二村打造了集中连片的以红黄蓝为主色的蒙德里安色系民居群。王庆能的咖啡馆,同样采用蒙德里安色系进行内外装饰,让咖啡馆和乡村完美地融为一体。
清镇市站街镇杉树村网红S湾(代胜强 摄)
大多数咖啡爱好者非常在意消费环境,这一点在右二村得到极大满足。右二村地处红枫湖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禁止规模化养殖、禁用化肥农药、禁设工厂,是一片生态优美的“净土”。除了精品咖啡的味道,这里的生态美、艺术美同样令人流连忘返。
这两年,在咖啡馆之外,王庆能利用闲置农房改造出14间湖畔民宿,利用四处淘来的旧物件搭建环保露营地。王庆能在当地聘请了8名青年员工,其中4人经营咖啡馆,2人打理民宿,1人负责统筹,1人进行新媒体运营。这些项目通过提供就业、助销农产品、人气带动等方式,每年为右二村带来超过100万元的综合增收。
蒙安·夕舍的菜单上有咖啡、茶饮、果饮、甜品,价位35元左右一份。不做任何商业化宣传推广仅仅依靠自然流量的情况下,7月还是卖了近2000杯。
王庆能认为,从经济规律来说,“村咖”的四季客流平稳性不如“城咖”,但是其空间承载能力和流量爆发力远远超过“城咖”。 (下转6版) (上接1版)“城咖”大多只能同时容纳二三十人,“村咖”却打破这一限制,而且拿号等待的客人可以散入村内游玩。
蒙安·夕舍重视乡村在客群、场景、供应链等方面的独特性,把咖啡做成体验载体而非单纯饮品,把咖啡厅打造成游客体验站、本地特产展示站、乡村会客厅、村民社交站等多种形态,链接好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
游客在古埃蒙山海咖啡屋喝咖啡(陆劲松 摄)
好风光带来真金白银
S形沿湖公路、集中连片森林、洁净的村庄……位于红枫湖北岸的清镇市站街镇杉树村拥有类似海景的风光,被称为“贵阳最美看‘海’地”,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看中杉树村的“海景”和贵阳旅居发展热潮,来自安顺的刘侨金在此租赁闲置农房打造了古埃蒙民宿。蓝白主色的地中海式装饰风格、超大落地窗“面朝大海”的客房、“一对一”的酒店式管家服务,让古埃蒙受到客人热捧。去年,古埃蒙被贵州省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金山级民宿,被贵州省旅游民宿协会评为贵州省十佳民宿。今年,古埃蒙管家杨莲在贵州省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评金牌管家,让民宿更具知名度。
“我们的9间客房均价超过千元,但是全年人气都很高,暑期大部分时间都是满房状态。配套打造的高出片率咖啡馆是我们吸引人的关键。”杨莲说。古埃蒙有民宿、咖啡、烧烤三种主营业态,能270度三面“观海”的屋顶咖啡馆最出片。每当傍晚来临,古埃蒙会点亮咖啡馆的蓝色焰火,不少客人在这里拍照发社交媒体。有不少人购买最低68元一杯的咖啡或果饮作为入馆“门票”,只是为了来拍照。
游客在古既·腰岩喝咖啡欣赏风景(许发顺 摄)
7月,古埃蒙卖出咖啡约1000杯,营收约6万元,加上20余万元的民宿营收和20余万元的烧烤营收,月营收近50万元。过去两年,其每月营收大抵都是这个水平。古埃蒙每年支付数十万元的农房租金和土地流转费,并给村民开的土菜馆介绍客人,带动多家农户一起赚钱。
古埃蒙的高出片率及商业成功,离不开当地优美的湖光山色。为此,古埃蒙最近开了一家以“保护红枫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环保银行”,号召客人一起爱护环境:游客在湖边捡拾一袋垃圾或20个矿泉水瓶可兑换一杯咖啡,捡拾3袋垃圾或40个矿泉水瓶可兑换一杯咖啡和一枚环保纪念章。“村咖”飘香的古埃蒙,就是贵阳市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生动缩影。
悬崖之上的古既·腰岩(许发顺 摄)
卖的是“体验”和“场景”
在清镇市流长乡田湾村一条乡村公路的尽头,步行穿过一片鸟叫虫鸣的树林,便来到凹河岸边的悬崖腰身,数公里的河谷风光尽收眼底。这里,坐落着今年6月26日才开业的古既·腰岩“村咖”。
古既·腰岩由3个贵州青年开办,邓丁是其中之一。“原来,我们都在江浙一带发展,在教育、旅游、摄影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看到江浙的‘村咖’很火,我们就想合伙回到贵州开发一家野外‘村咖’,因为贵州最不缺的就是美景。”邓丁说。
“左手咖啡,右手悬崖”,写在古既·腰岩营业提示板的这句话,也是这里空间环境的真实写照言。“景观是核心,我们卖的是‘场景’和‘体验’。”邓丁坦言。
古既·腰岩不但提供咖啡,还提供纯茶、冷萃茶,单杯价格有39元和49元两档。7月以来,这里的销量趋于稳定,工作日100多杯、周末300多杯。开业仅1个多月,这里已销售以咖啡为主的饮品4000多杯,营收约16万元。
游客在候鸟营地喝咖啡打卡拍照(代胜强 摄)
过去几年,流长乡因春季的万亩樱桃花海人气暴涨。但是,樱桃花的花期只有短短数日,难以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我们村紧挨着毕节织金,属于贵阳的‘边咔吊’地带,看到很多贵阳乡村都吃上旅游饭,我们也跃跃欲试,抓住机会引入了古既·腰岩‘村咖’项目。”流长乡田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松说,古既·腰岩是田湾村乃至流长乡的首个旅游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如今,田湾村村民在古既·腰岩附近开了数家餐饮摊,售卖炸洋芋、凉粉、凉面、冰粉等小食。
“村咖”只是邓丁和伙伴回贵州创业的“第一步”。下一步,他们打算借助古既·腰岩的名气,吸引田湾村集体资金入股,以“1+1”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联合打造民宿,让游客更舒适地欣赏凹河风光,赚取更多经济“增量”。
清镇“村咖”满足了都市人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是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提供就业、带动周边、盘活资源,实实在在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为“爽爽贵阳·咖啡飘香”增添了浓郁的乡土韵味,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清镇样本”。(许发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5-15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