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乡村振兴

法治中国青春行,青春筑梦三下乡|法学院“和治先锋”小分队赴河北承德开展普法调研活动

  “司法为民,普法惠民;服务乡村,法治先行。”法律对于国家、社会乃至个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河北省廊坊市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综合措施,构建起高效有序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这一经验被中央政法委总结推广,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之一。为了深入研究“廊坊经验”对当代司法制度的借鉴意义,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的和治先锋队积极参加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将“廊坊经验”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法韵传单·知识启航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和治先锋队的队员们在7月12日-13日带着满满的热情,走进了热闹的公园和广场。他们手持一摞摞精心准备的法律宣传手册,很快便吸引了过往居民的目光。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向驻足观看的居民递上资料,有的则主动上前攀谈,用亲切的话语打破陌生感。当遇到对某项法律规定存在疑惑的群众时,队员们则会立即停下脚步,耐心倾听对方的提问,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详细解答。比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遗产继承问题,大家不仅逐条解读相关法条,还结合本地实际案例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让老人们听得频频点头;对于年轻父母关注的未成年人保护议题,则重点强调了家庭监护责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醒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不同以往,此次发放的资料中特别融入了“廊坊经验”的元素。通过专门章节介绍当地在基层矛盾调解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成功案例,如“乡贤评理团”“网格化管理模式”等特色机制,让居民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并非遥不可及。不少拿到手册的居民纷纷表示,原来法律可以离生活这么近,以后遇到纠纷也知道该找谁帮忙解决了。这种接地气的宣传方式,真正实现了法律知识从纸面到心间的跨越,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image.png

  进行知识宣传

  二、深耕基层·司法巡礼

  除了基层普法,小队成员们还在7月16日来到了宽城满族自治县司法局,深入了解当地的司法状况。在与工作人员对谈时,他们展示了近三年各类民事案件统计数据:其中相邻关系纠纷和婚姻家庭矛盾的占比居高不下,这两大板块正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当谈及“廊坊经验”的实践应用时,执行负责人分享了他们借鉴的“诉前委派调解”模式——对适宜调解的简易案件先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前置处理,去年通过该机制化解了多起涉农资买卖合同纠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

  在收集典型案例过程中,一起跨越十年的土地确权系列案引起队员的关注。该案涉及历史遗留边界争议,经过前后五轮联合调解,最终采用“土地置换+补偿金分期支付”方案达成和解。这个案例不仅展现了当地司法机关运用“背靠背调解”“冷却期制度”等柔性工作方法的智慧,更折射出民族地区司法实践的特殊性——既要严格依据法律条文裁断是非,又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情感因素。和治先锋队的队员们详细记录下这些宝贵经验,为后续开展跨区域司法比较研究积累了鲜活样本。

image.png

  队员访谈工作人员

image.png

  队员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

  三、童行调解·萌芽护佑

  “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7月18日-20日和治先锋队的队员们走进教室,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调解员”模拟体验活动。队员们依次上台,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融入进生动的故事和游戏中,讲得妙趣横生。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并和队员积极互动,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将法治内容牢牢记在了心里。

image.png

  孩子们认真听讲

  很快便进入了实战环节,小朋友们四人一组围坐在彩色地毯上,化身为“调解小能手”。面对刻意设置的冲突场景——两个同学为谁先使用足球产生激烈争吵,“小调解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三步调解法”:先让当事人充分陈述想法,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立场,最后共同头脑风暴寻找双赢方案。经过多轮角色扮演,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化作欢声笑语,不少小组还自发创作了手绘流程图贴在展示墙上。

  活动的高潮是制作专属的“和解小锦囊”。孩子们发挥无限创意,有的用彩纸折成和平鸽形状的信笺,写下温馨寄语;有的将调解步骤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配以插画;还有心灵手巧的女孩串起象征友谊的手链作为纪念品。当被问及收获时,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骄傲地说:“以前看到别人吵架只会告诉老师,现在我知道自己也能帮忙解决问题啦!”这些充满童真的作品不仅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轨迹,更像一颗颗法治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通过寓教于乐的实践体验,“廊坊经验”中“抓早抓小、源头治理”的智慧悄然融入孩子们的认知体系,为他们未来参与社会治理播下了希望的火种。

image.png

  队员和孩子合照

  四、咨言问道·法理融通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除了问政于民,团队的队员们更想为大家带来实际的帮助。7月22日-24日刚刚准备完毕,队员们就被几位早早等候的大娘围住——“我家后院的树被邻居砍了咋整?”“打工时老板拖欠工资该找谁要?”面对居民急切的提问,队员张洁迅速进入状态,一边耐心倾听一边用通俗语言解析相关法条:“根据物权法规定,您家树木享有所有权,可先与对方协商补偿;若协商不成,还能向村委会申请调解或去法院起诉。”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让原本焦虑的老人们逐渐舒展眉头。

  随着人流高峰到来,咨询台前排起了蜿蜒长队。有位建筑工人老张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欠条反复念叨:“干了半年活只给了一半钱……”团队成员仔细核查证据后,不仅详细告知其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权的具体步骤,还主动帮他起草申请书模板。一位带着拆迁协议前来咨询的人感慨:“以前觉得打官司是有钱人的事,现在才知道咱普通老百姓也能找法律撑腰!”

image.png

  队员解答疑惑1

image.png

  队员解答疑惑2

  和治先锋队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成功将“廊坊经验”与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为当地法治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他们以热情的态度、专业的知识以及创新的方式,在普法宣传、司法调研、法治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切实践行了“司法为民,普法惠民;服务乡村,法治先行”的理念。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也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为青年学子投身法治中国建设树立了典范。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探索持续深化,让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让公平正义的种子在广袤大地上生根发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6-1568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