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27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来到容县有镇村进行社会实践。据悉,该团队为东南大学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入选第八届西门子爱绿教育计划——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全国各大高校仅有50支团队入选);2025年国家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全国各大高校仅有1000支团队入选)。
24日上午,实践团队与龙镇村村委举行座谈会暨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座谈会由龙镇村第一书记陈峰主持,县委办四级调研员肖剑,村支书肖春玲,村委会干部、乡贤肖俊,龙镇小学校长苏映丹,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辅导员肖健宇老师以及青禾乡韵实践团的各位成员出席了此次会议。
在座谈会结束后,双方进行了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辅导员肖健宇老师与驻村第一书记陈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据了解,龙镇村东南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容县第一个由村委会基层组织和国家985双一流重点大学共同构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6月24日-27日东南大学青禾乡韵团队社会实践从庭院文化调研、研学课程优化、特色产业助销、污水治理探究和乡村小学授课等方面入手,围绕龙镇村的乡村振兴展开一系列活动。
一、龙镇村庭院文化深调研
实践团系统梳理龙镇村庭院研究脉络,锁定龙井山房、泰硕院等重点庭院,构建“调研框架 - 问卷设计 - 访谈稿撰写–宣传推广” 的完整工作体系。通过庭院取景、深度访谈(含音视频记录)等方式,采集第一手庭院故事。从中感知龙镇村庭院向心力建设、家风家训传承情况,总结整理成文稿、音频等方式进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龙镇村的庭院特色。
二、龙镇村研学基地共成长
容县龙镇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依托自良镇龙镇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资源,构建含农耕体验、传统文化科普等十大课程体系,以 “培育阳光青少年” 为核心理念。团队深度体验《讲故事、观宗祠、学家风》之 “三乐鸣琴” 与《龙镇十院八巷故事》课程,走访清远榭、正贤居等家风家训教育场景,深化对乡村文化基因的认知。从中精炼研学基地教程,提出创新性意见,同时设计创新IP,助力研学基地创新进步。
三、龙镇村腐竹产业助销
在产业赋能层面,团队走进当地腐竹厂,亲身体验捞腐竹工艺后,发现龙镇腐竹以晾干工艺形成“韧性足、色泽金黄、口感佳”的品质优势,且 “当天生产次日售卖” 的短周期模式极具市场潜力,但存在线上渠道空白、运营经验匮乏的发展瓶颈。实践团针对性提出电商破局方案:
1.内容引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带货运营,为助农直播预热;
2.渠道搭建:设计含 “购买意愿、配送需求” 等维度的线上调研问卷,附老板联系方式形成初步销售链路;
3.人脉转化:通过实践团成员跨地域代购,利用家乡人脉网络为腐竹厂导流,切实打通 “产地 - 消费者” 的直达通道。
四、龙镇村污水治理探路径
团队立足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相关学科特色,开展龙镇村及容县污水处理专项调研,具体内容如下:
1.入户采样:成员实地测量农户生活污水水量,记录水质组成并完成采样,获取关键基础数据;
2.全域监测:在污水处理池入水口、出水口,河流排污口上游、下游,龙泉湖水、井水等点位清理障碍并采集样本,同步参观处理设施,掌握运行机制;
3.科学检测:赴环保局检测,围绕COD、氮氧、总磷、总氮等关关键环境指标,明确容县污水站工艺特点与治理重点。最终形成兼具专业性与可行性的治理建议,以青年智慧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五、龙镇村乡村小学支教授课:
在支教授课方面,团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精心设计课程,在全过程中推广普通话,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德育课程以精神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讲述“两弹一星精神”、传统美德,结合参观龙镇特色庭院等主题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品德修养;智育课程聚焦科学探索与知识拓展,涵盖发电原理、柠檬发电实验、水力机械认知、双碳知识科普等科学课程,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创新思维;体育课程囿于当地天气原因,团队带领学生们在室内学习了手势操;美育课程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提升为重点,通过音乐教学、植物标本制作等课程,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劳育课程强调实践与协作,开展打扫教室与校园卫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掌握技能,树立劳动观念。
此次的校乡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使当代大学生更好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还能够使乡村学校接触到优秀的人才资源,为龙镇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双方的合作还有助于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方案,为环境治理提供新思路,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16-160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