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兴乡推普音,同心共筑传瑶韵”共话乡村振兴新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左江传音推普实践队深入都安县高岭定福村调研
作者:苏芷曼 杨馨文 李彩双 李凤林 韦亦可 罗凤源 摄影:邹彤、农欣悦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推普+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助力乡村经济文化双振兴,7月18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左江传音推普实践队走进都安县高岭定福村,针对当地秀珍菌产业工作中的普通话运用情况展开实地考察。在高岭镇组委卢玲婕老师和定福村第一书记黄耀雷的带领下,推普实践队亲身体验了食用菌从种植到采摘的全过程,全面了解了定福村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布局、市场前景以及普通话普及现状。
卢玲婕老师详细介绍道,在食用菌生产的日常环节中,村民们因长期形成的习惯,主要使用地方方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方式在内部沟通中显得尤为便捷高效。然而,在涉及销售流程、正式会议等对外交流场景时,普通话则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黄耀雷书记则着重介绍了定福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他提到,定福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不仅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更在普通话推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然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的情况,推普实践队积极在当地进行普通话宣传。一方面,队员们向食用菌工作人员宣传普通话知识,着重在食用菌销售用语、交流用语等方面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实践队深入村寨,与当地村民交流如何运用普通话准确表述日常生活中的农具名称、问候语等,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们学习热情高涨。
实地考察结束后,推普实践队队员苏芷曼表示,将普通话推广与当地食用菌产业相结合,是一项极具创新价值的实践活动,为推动当地产业振兴提供了语言保障。
此次推普实践活动,通过推进语言服务专业化、创新探索普通话推广路径,为“推普+产业”模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提升当地村民、工作人员普通话水平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受村民欢迎。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更多服务基层的推普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队在黄书记的带领下参观大寨楼
实践队与卢老师和黄书记交流普通话推广情况
实践队在食用菌产业基地开展调研
实践队向村民推广普通话
实践队与卢老师和黄书记在食用菌产业基地合影留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