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珠贝养殖存古韵 技艺传承焕新生

2025年7月6日至9日,北海康养职业学院“蔚蓝之光,绮梦南珠”实践团来到了北海市南珠养殖专用海区A区青山头海域基地,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南珠文化探寻之旅。学习珍珠类养殖的全流程,深入挖掘千年南珠文化脉络,为南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初窥门径:解码珍珠贝的生存之道

到达珍珠养殖基地后,养殖基地负责人为实践团成员解析珍珠贝的生存密码。他从生理特性入手,阐述其在海域的适应机制,如过滤海水获取养分、抵御天敌、维持微环境平衡;并借助活体样本,解释水温、盐度、光照对生长及珍珠形成的影响。养殖基地负责人讲解揭开珍珠贝生存奥秘,引导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记录要点,并针对病害防控和生态可持续性等挑战提问,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为后续学习珍珠贝养殖流程奠定基础。

泥滩徒步两小时:携手共赴深海养殖区​

7月9日凌晨,实践团成员随珍珠贝养殖基地负责人一同前往南珠养殖专用海区A区青山头海域基地。实践团成员互相搀扶前进,两小时的徒步路程因退潮后大片淤泥裸露出来而变得艰难,每一步都像被无形的力量拉扯。经珍珠贝养殖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徒步对于养殖工人是常态,因珍珠贝对生长环境要求高,必须定期到深海区检查。

最终经过两小时跋涉,抵达养殖区,望着成片的珍珠贝,满身泥泞的队员们露出欣慰笑容,这段行程不仅让人近距离观察到珍珠贝生长状态,更彰显了困境中凝聚的协作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与养殖基地负责人解珍珠贝笼绳过程

指尖上的传承:专注研习插核技艺​

珍珠贝插核学习是此次研学的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端坐工作台前,手中切刀轻稳利落。她强调到操作时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对马氏珠母贝的闭壳肌、外套膜等重要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其生理机能和珍珠的形成。插核时,需要准确找到合适的开壳位置,尽量减少对贝体内部组织的干扰,避免损伤生殖腺等重要器官。

图为专业技术人员展示珍珠贝插核过程

随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马氏珠母贝插核的精细过程。实践团成员们围聚在工作台旁,屏息凝神地观察技术人员示范后,尝试亲手操作。专业技术人员提醒“手腕要稳,角度要准,避免刺伤感染”。实践团成员起初动作生疏致贝壳颤抖,但在反复调整下,逐渐掌握开壳的微妙技巧,避免触及生殖腺区域。随着练习深入,实践团成员体会到插核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场与生命的探讨:每一刀都需兼顾贝体的耐受度,确保珠核植入后珍珠层能自然包裹。沉浸式练习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提升了操作熟练度,更领悟了这门古老技艺的精髓:指尖的轻柔与专注中,将千年智慧代代相传。

图为实践团成员唐启茜体验珍珠贝插核技术

掌心间的收获:见证采珠的蜕变时刻

养殖18个月后,便进入收获工序。据专业技术人员介绍,收获时需先小心开壳,此时可见圆润的珍珠与珠核共生,随后技术员会对珍珠的光泽、圆度进行逐一筛选。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述了从毫米大小的幼虫到最终养成璀璨珍珠的完整养殖链流程,让实践团成员们清晰了解到南珠“育、养、植、采”的全过程。这些通过口述传递的信息,让成员们对南珠养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传播南珠文化积累了宝贵素材。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北海市南珠养殖专用海区A区青山头海域基地合影留念

满载而归:承续匠心向新而行

此次实践,是青春与古老技艺的探讨。实践团成员们以手为媒,触摸南珠文化脉络,将耐心与专注注入珠核植入的瞬间。未来,他们也将成为文化星火的传递者,让珍珠贝插核工艺在新时代持续闪耀,让南珠文化故事跨越山海,续写海洋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李美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7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