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多彩贵州 爽爽贵阳 湖城清镇系列报道之十三

  

  赛事择城!清镇的咖啡底气与生态应答
 

  当咖啡器具的碰撞声在红枫湖畔悠然响起,2025年贵阳贵安(清镇)首届咖啡技能大赛精彩揭幕。这不仅为百余名咖啡从业者及清镇职教城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竞技交流的舞台,更向外界揭示了这座城市布局咖啡产业的深层战略考量。此次咖啡大赛的落户,为清镇的生态文旅版图增添了重要一笔。
 

  贵阳贵安(清镇)首届咖啡技能大赛品鉴赛比赛场景。
 

  有人不禁疑问:作为贵阳贵安咖啡试种的“新兴力量”,清镇何以赢得赛事的青睐?答案深藏在红枫湖的碧波荡漾之中,蕴藏在全域文旅的丰富肌理之内,更体现在“四美四近”优势与咖啡产业的和谐共振之间——这场赛事的选址,实质上是对清镇城市生态价值与产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赛事落户的关键底气,源自清镇已精心打造的“从种子到杯子”产业试验田。咖啡大赛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限于赛场内的技艺较量,更在于对产业全链条的全面展示能力。尽管清镇尚处于咖啡种植的探索阶段,却已构建起清晰的产业进阶路径:在红枫湖畔试种63株蓝山、瑰夏等精品咖啡苗,验证气候与土壤条件,为后续大规模种植积累宝贵经验。同时,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与贵州长津农业的生态种植经验相辅相成,使得“观赏咖啡生长、体验采摘烘焙”的场景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图景。更为关键的是,清镇并非孤立发展——作为贵阳贵安6大咖啡试种点之一,其种植探索与贵阳7家标准化烘焙工厂、全国前十的咖啡豆销量形成紧密的产业联动。赛事选择清镇,正是看中了这里从种植试验到烘焙加工的全链条产业基础,这种“产赛融合”的模式,不仅使清镇在咖啡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更让一场技能大赛成为激活城市生态文旅与产业升级的双赢支点。
 

  贵州(清镇)职教城一隅。
 

  清镇办赛的独特优势,亦在于其坐拥贵州(清镇)职教城这一人才培育高地。作为全省职业教育的核心区,这里落户了贵阳咖啡产业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等多家院校开设了咖啡相关专业,通过开设咖啡种植、烘焙、调饮、营销等全产业链课程,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当地咖啡企业形成天然的人才供需对接场景。当院校学生与企业咖啡师同台竞技,教育链与产业链便实现了深度咬合。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模式,既让学生在实战中明晰行业标准,也让企业精准发掘“即战力”强的专业人才,更构建起“培养-考核-就业”的闭环生态。赛事旨在挖掘高素质咖啡人才,而这种人才供给能力的强化,正是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将赛事永久落户职教城,实则是为产业发展埋下了“人才伏笔”。
 

  清镇市红枫湖镇蓝调小院一角。
 

  赛事青睐的深层逻辑,更是清镇“文旅+咖啡”的场景创新力。咖啡大赛的生命力,在于与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而这正是清镇的先天优势。作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清镇已形成“民宿+景区+商业体”的全域文旅格局:208 家民宿旅居星罗棋布,红枫湖镇“蓝调小院”、站街镇“古埃蒙”等“民宿+咖啡馆”已成为网红地标。这种场景基础与咖啡赛事形成天然互补,正如遵义“洞穴咖啡”、安顺“航空主题咖啡”的成功实践所示,咖啡的魅力需要独特场景承载。清镇的文旅生态,恰好为赛事提供了“不止于比赛”的沉浸式体验,让咖啡香真正融入湖光山色。

  赛事落地的终极动因,是清镇“四近”优势带来的市场辐射力。一场赛事的影响力,取决于其触达的受众广度,而清镇的区位优势为此提供了天然保障。地处“贵阳-贵安”几何中心的清镇,30分钟旅游圈覆盖千万级客源,今年1-8月,接待游客827.41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97.98万人次;贵安高铁站15分钟直达、多条高速串联黄果树等景区的交通网络,更让赛事能轻松辐射黔中旅游环线。更值得关注的是,清镇背靠贵阳咖啡文化的深厚积淀——这座拥有3000多家咖啡店的城市,走出了彭近洋等世界冠军,“去贵阳来一场咖啡之旅”已成潮流。清镇凭借“近便性”共享这份文化红利,既可为赛事输送专业观众与从业者,也能借赛事将自身咖啡探索推向更广阔市场。
 

  红枫湖畔种下咖啡树。
 

  从红枫湖畔的第一株咖啡苗扎根,到咖啡赛事的成功举办,清镇用实践证明:生态保护的坚守、文旅融合的创新、区域联动的智慧,终将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底气。这场赛事不是终点,而是清镇咖啡产业从“试验探索”迈向“品牌成型” 的新起点。当参赛选手的手冲壶映照出湖光山色,当咖啡香气与森林气息交织弥漫,清镇已然在生态文旅与精品咖啡的赛道上,写下了最动人的城市注脚。(颖 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612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