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青春解码老卤香 实践点亮云路镇 ——广州理工学院学子赴揭东探索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当五代秘传的老卤技艺交到青年手中,古老非遗与青春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图景中碰撞出新的火花。2025年7月3日至10日,广州理工学院“鹅卤承香”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云路镇,开展为期8天的社会实践。学子们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云路卤鹅制作技艺,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

图为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在云路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实践队成员深入卤鹅作坊和生态养殖基地,系统学习这项承载潮汕风味的传统技艺。制作一道地道的云路卤鹅工序繁复严谨,近二十道环节环环相扣:需精选180天以上的健硕狮头鹅,悉心养护循环使用数十年的珍贵老卤,精准调配数十种香料的微妙比例。队员们亲身参与饲料配比、鹅群健康管理等环节,近距离感受匠人对“道地”品质的日复一日的坚守。

图为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体验制作过程

在宝山湖生态鹅场,队员们对“好鹅出好卤”的产业逻辑有了深切体会。“原来每一勺醇香卤汁的背后,都凝结着养殖户凌晨四点拌料投喂、全天候监测鹅群健康的辛劳。”带队学生感慨。这份扎实的田野调查,加深了青年对非遗内涵的理解,也为传承实践打下基础。

面对传统技艺传播范围有限、受众老龄化的问题,实践队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架设沟通桥梁。他们创作主题纪录片《时间的味道:一锅云路老卤》,运用高清画面与动态拆解动画,清晰呈现卤制工艺的精妙。纪录片在短视频平台上线后广受好评。更具突破性的是,实践队策划“寻味云路·匠心卤香”专场直播,邀请非遗传承人谢佳娜师傅首次化身“文化主播”,在线演示关键技艺步骤,并讲述老卤背后蕴含的岁时节庆与人生礼仪等民俗文化。单场直播吸引天南地北的网友在线观看互动,有效带动合作商户线上订单增长。这场“非遗+电商”的成功尝试,为云路卤鹅走向更广阔市场开辟了新渠道。

图为实践队记录制作过程

非遗传承人谢奕亮、谢佳娜师傅在访谈中的一句箴言——“做卤鹅,急不得,省不得功夫”,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从匠人三十年的手作坚守中,青年们深刻领悟到非遗生命力的核心在于对每一道工序的敬畏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份精神的传承,也体现在实践队的严谨行动中:纪录片拍摄精确捕捉鹅肉在卤汁中渐变的色泽;直播前反复测试设备、演练流程至深夜,力求文化传播的准确有效。匠心精神,在青春的实践中得到了务实传承。

图为采访传承人及携手共同直播

实践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的实际行动。他们联合揭东区志愿者协会,顶着酷暑开展街道消杀,为200余名高温作业的环卫工人、建筑师傅送去解暑凉茶。

图为联合揭东志愿者协会派送凉茶志愿服务合影

八天实践,青年学子以创新思维赋能古老技艺:纪录片让非遗技艺“活”在云端,直播助力地方美味香飘全国,文创设计延伸了产业链的文化价值。深入云路镇的实践充分证明,青年智慧与乡土文化的深度结合,既能扎实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更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学子们触摸百年老卤的陶瓮,运用科技手段展现古法匠艺,在田野间体悟“省不得功夫”的传承真谛。当鹅卤的香气借助直播信号飘向远方,青年们正用镜头、代码和躬身服务的汗水,探索着非遗传承与乡村发展的新路径。

图为实践队深入云路卤鹅门店调研合影

云路镇的实践启示我们: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将过去封存,而在于以青春之力激活古老技艺的内在生命力,使之融入时代脉搏,在服务当代生活和推动乡村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生。

(广州理工学院鹅卤承香社会实践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47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