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国内资讯

【“青匠小院”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深入基层听民声 青春助力乡村兴——学生工作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与红色基因传承,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积极响应团中央和团省委的号召组建“青春筑边行”实践调研团,并于7月9日至11日,在孔鹤、白天罡老师的带领下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苇子村、水南村、太平村等多个特色村落,在座谈交流、文化探访与实地调研中,触边疆发展脉搏,践行青年责任担当。


座谈访民情,民俗润心灵,晚会聚温情

实践队首站抵达苇子村,一场围绕乡村发展的座谈会在此展开。队员们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围坐一堂,为村民们系统解读国家各项政策并认真记录村民的需求与建议,为后续助力乡村发展积累一手资料。这场座谈会让村民们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旺盛活力与广阔前景,对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汇聚起共建美好乡村的共识与力量。

夜幕降临,一场热闹的晚会在苇子村舞台拉开序幕。队员们与村民们同台演唱民族歌曲,在悠扬歌声里,既有 “民族团结一家亲” 的深情,也有 “党建引领促振兴” 的豪情,温暖与欢乐在各族群众心间流淌,让实践队快速融入当地氛围,为后续开展走访调研、服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也让 “共筑同心梦” 的信念在歌声中愈发坚定。


探文化根脉,寻红色记忆,悟传承力量

次日,实践队走进图们江药业,探寻民族文化与党建文化融合的发展密码,挖掘民族文化中的智慧与价值,感受党建引领下民族文化传承之路。馆内民族先进文化与党建文化交融,队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述,深化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更坚定了青春之力传承优秀文化、助力文化振兴的信念。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水南村与太平村,在乡村深处探寻红色记忆,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在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发展中的核心意义。在水南村,队员们通过参观设有 “村史溯源”“美好家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大板块长廊,了解到村庄在党建引领下的历史变迁、自然与民俗风貌及发展成就,彰显了党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实效;在太平村红色教育基地,泛黄的战地书信、锈迹斑斑的旧步枪,无声诉说着在党的号召下村民与战士并肩作战的历史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正是党建力量的凝聚,让民族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延续交织成这片土地最坚韧的脉络,成为乡村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漫步光东村,感受田园风情

循着总书记十年前擎画的乡村画卷,“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素有“水稻之乡”美誉的光东村。正值稻浪初涌,广袤田野绿意盎然。漫步村道,微风拂过,稻穗沙沙作响,队员们沉醉其中,尽情感受乡村自然之美,心灵得到纯净洗礼。夕阳西下,余晖为光东村披上金纱,此次实践活动在此圆满收官。但这段经历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队员心中,将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他们将带着光东村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奋勇前行。

 

此次 “三下乡” 活动虽已落幕,但青年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脉动并未停歇。队员们用知识赋能农业发展,用行动架起城乡桥梁,以青春之名书写了实干篇章;他们不仅亲历了边疆大地多元共生的生动实践,更在行走间体悟到:民族文化的根脉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乡村振兴的蓝图怎样在党建引领下落地生根。这份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青春记忆里的珍贵片段,激励自己以更坚定的信念扎根基层、以更务实的行动服务社会,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光彩。

 

学生工作部(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554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