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某农业生产基地,40万羽蛋鸡在五栋标准化鸡舍里开启“智能化生活”:以色列进口的AC2000环控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确保鸡群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自动饮水设备按需供给清洁水源,自动上料系统定时定量投喂专用饲料,自动清粪装置及时清理养殖废弃物,彻底摆脱了传统养殖业“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更令人瞩目的是,基地将“鸡粪处理”这一养殖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转化为生态发展的亮点,让昔日无人问津的 “废弃物”,摇身变成了带动增收的“香饽饽”。
“这份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成绩单,离不开民泰银行的金融支持。如果没有那笔贷款,我们搭建种养循环框架至少要推迟一年,甚至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搁置。”基地负责人余总的话语里,满是对金融助力的感激。
从“兽药技术人”到“循环农业开拓者”
1996年,怀揣农业梦想的余总踏入兽药专业的大学校门。毕业后,他在兽药公司担任技术人员的四年间,亲眼目睹了传统养殖业的低效与粗放——靠人工经验调控养殖环境,温湿度波动大导致鸡群发病率高;人工投喂、清粪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造成养殖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难以标准化,市场竞争力弱。这些行业痛点让余总深刻意识到:“农业不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落后模样,养殖更不能困在‘脏、乱、差’的老路上,它应该是科学、高效、环保的现代化产业。”
2016年5月,带着改变传统农业的初心,余总毅然辞职创业,注册成立成都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蛋鸡标准化养殖与种养循环模式探索,正式开启了从“兽药技术人”到“循环农业开拓者”的转型之路。
130万“农惠通”破解资金困局
就在成都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循环农业模式逐步成型,准备扩大有机肥生产线、升级蛋鸡养殖设备,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时,余总却遭遇了“资金瓶颈”。彼时,企业前期投入已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扩大再生产需要的设备采购款、车间扩建费用、原材料储备资金,每一项都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拦路虎”。
就在余总一筹莫展之际,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金堂支行的客户经理小向主动上门走访。在实地考察后,小向敏锐捕捉到企业的两大优势:一是成熟的种养循环模式符合乡村振兴政策导向,二是稳定的鸡蛋销售渠道(已与多家商超签订长期订单)保障还款来源。金堂支行立即启动“三农专项服务机制”,结合企业“涉农主体”属性与资金需求特点,向余总推荐专为农业经营主体设计的“农惠通”贷款产品,该产品具有“额度灵活、利率优惠、期限适配”的优势,能有效匹配农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
随即,金堂支行启动“涉农贷款绿色通道”,实行“即申即审即批”机制——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后,支行当日完成资料审核与现场核查,最终确定发放130 万元“农惠通”贷款,贷款期限1 年,年利率较普通经营性贷款利率低80BP,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企业自动化蛋鸡养殖规模达到40万羽,年产鸡蛋3600吨、鸡粪280吨,更建成了年产3000吨的鸡粪无害化有机肥生产线,真正实现“蛋鸡养殖—鸡粪变肥—作物种植”的生态闭环。如今,成都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鸡蛋走进千家万户餐桌,有机肥滋养广袤农田。余总本人也成长为“成都市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助农举措“三步走” 激活农业发展新引擎
余总的故事,是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深耕助农领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分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推出三大助农举措:一是专属产品矩阵。创新“农惠通”产品,针对种养循环、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场景定制授信方案,最高额度可达500万元。二是服务机制升级。建立“三农服务专班”,客户经理“一对一”对接农业主体,通过“整村授信”“行业批量化授信”模式批量服务。三是数字赋能提效。依托“农贷通”平台,整合农业补贴、土地流转、产销数据,实现客户信用画像精准化,贷款审批时效和贷款额度均得到提升。
截至目前,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成都分行已助力211户涉农主体,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达1.5亿元,贷款主要用于支持畜禽养殖、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购置等领域,支持了包括成都市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个种养循环、产业融合项目落地,带动近千名农户实现稳定增收,为地方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在成都金堂,一位70后大学生的农业梦想,正借着金融活水的灌溉,在循环农业的田野中开花结果。而这曲“银农合作、绿色发展”的协奏乐章,正渐次响亮,回荡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之上。(浙江民泰商业银行金堂支行 赖芯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showinfo-2-16120-0.html